首页 男频 女频 排行
搜索
今日热搜
消息
历史

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历史
收藏

同步收藏的小说,实时追更

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收藏

金币

0

月票

0

第840章

作者:一灯阑珊 字数:1310 更新:2025-06-09 05:04:46

朱淑顺则要接地气些,“芦荟、荆芥、益母草、金银花、紫苏……”主打的就是一个房前屋后,起步成本低。

  这也是她们回家问过家长的意见。

  赵金业在门外探头探脑,“林娘子。”

  林婉婉笑道:“金业来啦,赵大夫呢?”

  赵金业见堂内没有病患,提脚进门,“路上遇见一位街坊,爷爷同他说话呢。”

  林婉婉探听情况,“赵大夫有想法没?”

  赵金业摇头,“不知道,我们进城置办年货。”

  林婉婉暗道,要没想法,怎么会绕到胜业坊来。只不知赵大夫想到哪一处。

  过一会儿,赵大夫进门,见堂前只几个年轻人,“没病人呀!”

  同行谁不清楚情况,林婉婉直言,“年前年后,谁都不想触霉头。”

  赵大夫乡间逍遥日久,险些忘了,快到一年里最清闲的日子。

  两人寒暄一会,赵大夫拐入正题,“王才里的庄子,两片山加起来不小。只要合适的药材都可以试着种一种,看看情况。”谁知道哪片天会亮。

  林婉婉总觉得不会这么简单,“还有么?”

  赵大夫:“若真打算种药,可以先考虑大黄和黄芪。”

  直言道:“从落种到收获,少说要两三年时间,却是许多方剂的主药,只要能种出来,不愁销路。”

  两三年的投入,林婉婉应该能承受。而且周边山岭都曾采摘过,能适应王才里的气候。

  林婉婉念念有词,“大黄黄芪汤、调胃承气汤、大陷胸汤、泻心汤……”配伍药材都极其简单,许多出自田间地头甚至厨房。

  唯一可虑之处在于,在于生长周期太长。

  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时间长度,比一年生的水稻麦子长,但比起千年人参,百年何首乌不值一提。

  开过医馆的人就是不一样,还会考虑成本和产出,不愧是要自负盈亏的人。

  林婉婉以前听过人工黄芪和大黄的名声,可以肯定,它们是能种出来的,且前景不差。

  这两味作为主药,主打经济效益,其他散种的是托底。

  林婉婉将赵大夫单独请到隔壁办公室商量,“赵大夫,不如这样。我出人出地出种子,你出力,合伙种药,等卖了药一九分。”

  自打林婉婉想拉赵大夫入伙,就找祝明月咨询过意见,该采取怎样的合作模式。

  林婉婉的优势明显,有资本有一定前瞻知识。但短板同样突出,没有实践经验。

  认药采药是现学的,连菜都不会种,何谈培育药材。

  所以庄子上必须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坐镇。

  赵大夫要是不答应,林婉婉只能退一步,去找朱谢两位大夫。

  他们都是要养家的人,顶多介绍一两个可靠人选,哪像赵大夫退休返乡,功成身退有余地。

  再者还有一个好处,万一以后林婉婉再出远门,两徒弟就有地方托付。

  下乡种药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遇上疑难问题,赵大夫也可以答疑解惑。

  这样一来,学生家长的头发也保住了。

  赵大夫没想到,只是给后辈出主意,差点把自己套进去。

  林婉婉继续劝说,“多少病人因为药物贵重吃不起,拖来拖去拖成死劫。若能种出来,功德无量。”

  “你现在医馆不开了,回乡也无事,不如出来活动活动筋骨。”

  “金业老在家闲着不是事,上山采药哪能及自己种药,来的印象深刻。”

  不光老的,连小的也想划拉到碗里。

  赵大夫有些被说动,不只是前景,也因他在老家待得不怎么适应。

  https://m.3d43.icu

回详情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目录( 1758
APP
手机阅读
扫码在手机端阅读
下载APP随时随地看
夜间
日间
设置
设置
阅读背景
正文字体
雅黑
宋体
楷书
字体大小
16
月票
打赏
已收藏
收藏
顶部
该章节是收费章节,需购买后方可阅读
我的账户:0金币
购买本章
免费
0金币
用礼物支持大大
投月票
  • 月票x1
  • 月票x2
  • 月票x3
  • 月票x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