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频 女频 排行
搜索
今日热搜
消息
历史

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历史
收藏

同步收藏的小说,实时追更

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收藏

金币

0

月票

0

第654章 世袭武官安置

作者:凤凰北斗 字数:3528 更新:2025-06-12 21:07:08

削减世官数量,是朱由检一直想做、却又不敢做的事情:

  这可是人家的世代富贵,他敢随意削去,就有人敢拼命。

  单纯地拿着武器搞刺杀他不怕,怕的是这些武官失去世职后,和遇到灾荒的农民合流,发展成为流民军。

  这些人拥有的军事知识,会让流民军迅速蜕变,像历史上那样不敢收拾。

  所以别说武官的世职他不敢随意削去,就连军户也得安排出路。不让他们流离失所,只能加入流民。

  在袁可立透露削减武官的想法后,他立刻道:

  “各卫的冗官的确应该削一些,但是朝廷也不能让有功之士寒心。”

  “袁卿以为,各卫保留多少武官为宜?”

  “要能保证在一些世官因为疾病、受伤、牺牲,家族无人服役的情况下,朝廷还能有足够的军官。”

  袁可立本想说按额定数量削减多余武官,听到皇帝这么说,也不由思考起来。

  确实,武官是有冗员,但是完全按额定数量设置武官,又会导致不足。

  因为武官上阵受伤甚至牺牲,是常有的事情。

  朝廷总不能逼迫这些家庭,还要派人服役。

  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,让下一代成长起来。

  期间他们的服役责任,需要其他官员顶替。

  所以他把保留的武官数量增加了一些,说道:

  “臣以为当像涿鹿三卫那样,只保留百名世官。”

  “如此即使出现伤亡,也有足够的军官去服役。”

  “千户所的世官数量则定在二十人,如此493卫、359所,估计需要56480名世官。”

  这个数量,在很多文官看来还是太多,足有他们的四五倍——

  这还是当今皇帝登极后,增加了很多八九品小官的原因。

  否则之前有品级的文官,只有九千多人。

  朱由检听着这个数字,却是皱了皱眉。因为这意味着,一下子要削去四万多名武官。

  即使他想出各种办法,也不能安置这么多官员。必须让卫所保留的世官数量,要更多上一些:

  “千户所有一个正五品千户、两个从五品副千户,还有十个正六品百户,两个从六品所镇抚。”

  “额定武官数量是十五个,朕看所镇抚可以改为试百户,再增加八个试百户名额,凑成十个用于补充百户。”

  “千户和副千户加一块增加两个,凑成二十五名世官。”

  “这样359个守御千户所,可以保留8975名世官。”

  “不足的千户所要补充,把多余的调过去。”

  听到皇帝不但没有削减,反而把千户所的武官数量增加,定为25员。

  一众文官都是反应激烈,表示这样朝廷的压力太大了。

 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:

  “试百户就是从六品,和状元被授与的翰林院修撰相当。”

  “臣以为武官的待遇实在太优厚,应该削减数量。”

  “否则朝廷将来把俸禄石

  https://m.3d43.icu数改为银元后,无力负担这么多官员的俸禄。”

  一众文官对此,都是咬牙切齿:

  堂堂状元授官的级别不过和试百户相当,实在是斯文扫地。

  很多人认为应该降低武官品级,正三品指挥使的级别,最多和正七品县令相当。没看皇帝设立的军民卫,不就相当于县吗?

  可以说,这是朱由检曾经考虑过的,但是没敢实施。

  之前他在锦衣卫改革时,下令将锦衣卫和金吾卫世官降三品级任用,遭到很大反弹。

  很多文荫子弟不愿去当八九品的小官,认为那就是以前的吏员。

  就连武官,也是在朱由检把一些表现出色的京城警务所所长,直接调到外地担任卫尉署署长后,才逐渐有更多的世官愿意当小官。

  当然,更重要的,是他设立了四甲、五甲进士,还有副榜出身。这些人都是从八九品官员做起。让武官的心绪,逐渐平静下来——

  连进士都只能做八九品小官,他们靠着祖上余荫同样能从八九品做起,还有什么好抱怨呢?

  更别说皇帝承诺了,在达到世职品级之前,他们的升迁丝毫没有限制。只要资历达到,就能提升品级。

  所以这一两年,愿意去卫尉寺任职的世官越来越多。

  就连那些自忖考不上进士的文荫子弟,也开始选择进入卫尉寺任官。

  只是降低初始任官级别,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弹。降低他们的世职品级,引起的反弹就更大了。

  朱由检不愿做这种麻烦事,所以他说道:

  “世官的品级,其实无伤大雅。”

  “这次卫所改制后,世官会以世业田为俸禄。只要不任实职,就不需要朝廷给他们发饷银。”

  “被选入守卫队、守备营,或者来京城、去边疆担任营兵将领的时候,也像锦衣卫那样,降低三品使用。”

  “俸禄也按实际任官的级别发,而非他们的世职。”

  这番话语有点绕,群臣想了一会儿,才在讨论下明白。皇帝其实就是把世职看作世爵,用世业田作为俸禄。

  只有世职而没有实际当官的人,自然没有俸禄。

  去营兵担任军官后,才有俸禄可发。

  袁可立琢磨明白后说道:

  “陛下的意思,是让不参加营兵的军官,在本卫带俸闲住。”

  “只是用授予的世业田,代替以前在卫所支取余粮。”

  这是大明武官中早就产生的现象,武官被分为见任管事和带俸差操两种。

  很多武官即使有实职,也多在原卫带俸,从出身的卫所支取钱粮。

  所以大明的武官虽多,财政却没有被压垮。

  就是军户的负担实在大,每个卫要供养一二百名官员。

  如今,皇帝提出的办法,其实是减轻军户负担,让世官无法从卫所中支取钱粮。

  以后他们只能靠世业田的收成,还有置办的产业。

  卫所收多少税,统统和他们无关。

  他们甚至没有

  https://m.3d43.icu管辖军户的权力,以后军户有守备区护军管。

  所以,增加武官数量,并不会增加支出。需要给他们的,就是相应的世业田。

  如此武官的数量确实可以更多些,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可分。

  想到这里,袁可立道:

  “如果按这个办法,地多的卫所,可以多安置一些世官。”

  “但是世官的数量同样应该限制,臣以为每卫世官数量,不宜超过135人。”

  “其中指挥10人,每个千户所25人。”

  这相比之前确实多了不少,但是仍需要裁两万多。

  朱由检思考之后,说道:

  “边疆的卫所军事压力大,世官限额定在150人。”

  “有五个以上千户所的卫,则是另行计算。”

  “其中指挥的数量,限额为12人。”

  “只能低于这个数量,而不能够超过。”

  “超过就要迁移,迁往海外和塞外。”

  “可以去开辟领地,也可以去朝廷的卫所。”

  “将来海外开发,需要这些世官。”

  这个办法不说还好,一说有些人就头疼。这些只想在中原安享富贵的,实在不愿意去海外。

  就连袁可立也觉得,愿意去海外的世官很少。没见朝廷的政策出台两年多,都没有多少人出去吗?

  所以他向皇帝道:

  “世官迁移出原本卫所,就要放弃在当地经营数百年的家业。”

  “臣恐各卫世官,都不愿意迁徙。”

  “不如朝廷下令,调某些世官搬迁。”

  显然,他打算承担怨恨,把一些世官迁出去。

  对此,朱由检心里是感动的,但是他不能让袁可立承担那么多的怨恨。

  所以他语气诚恳地向袁可立道:

  “这样不是不行,却有些失之粗暴。”

  “朕以为要给世官选择权,看他们自己的意愿。”

  “如果有人愿意去海外开藩,朕承诺按之前的政策,世袭指挥授予世袭子爵,世袭千户副千户授予世袭男爵,世袭百户试百户授为世袭爵士。”

  “领地面积方十里起,最高可达到方三十里、方一百里、方二百里。”

  “这样的世官一定有,卫所改制时先把他们列出来。”

  “这样就不用考虑他们的出路,只需要安排其他世官。”

  “如果某个卫所留下的世官不超过限额,那就皆大欢喜,不需要迁移其他人。”

 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,实际显然是不行的。

  因为按朱由检的估计,能有几千人去海外开藩就不错了。

  还有一万多世官,需要朝廷安置。

  对这些人,朱由检同样给出路,进一步鼓励他们去海外:

  “担心开藩危险,不想独自承担风险的,可以去海外朝廷卫所。甚至可以追随藩王、公侯等贵族做护卫,在那些藩国当世官。”

  “原则上迁往海外后,世官等级直接提升一等。如果立下功劳,还能跨过千百户和指挥的差距升级。”

  “还有,朕允许他们在五年后做二次选择,可以在适应当地环境后,申请去周围开藩。”

  这个政策,相比前面直接让卫所世官去开藩,显然优厚了一点。不但可以提升世官等级,在将来获得更大的封地。

  还能在朝廷帮助下适应当地的环境,然后图谋开藩。

  这显然又能安置一批人,群臣皆点头不已。

  最后,朱由检又说道:

  “还有一些世官,其实是不想在军中的。”

  “这次朕就放开限制,允许他们转为金吾卫世官。”

  “除了身上的世官级别外,其他毫无限制。”

  “想当官可以从军、也可以去锦衣卫,不想当官可自行择业,在各地自由迁徙。”

  https://m.3d43.icu

回详情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目录( 497
APP
手机阅读
扫码在手机端阅读
下载APP随时随地看
夜间
日间
设置
设置
阅读背景
正文字体
雅黑
宋体
楷书
字体大小
16
月票
打赏
已收藏
收藏
顶部
该章节是收费章节,需购买后方可阅读
我的账户:0金币
购买本章
免费
0金币
用礼物支持大大
投月票
  • 月票x1
  • 月票x2
  • 月票x3
  • 月票x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