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频 女频 排行
搜索
今日热搜
消息
历史

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历史
收藏

同步收藏的小说,实时追更

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收藏

金币

0

月票

0

第685章 阉党余孽聚会

作者:凤凰北斗 字数:4517 更新:2025-06-12 21:07:44

就在钱家叔侄谈到坊神庙时,兼任东城区区长的余煌,同样在和一些官员谈论坊神庙。

  看着庙前正在建造的黄金台,余煌感叹道:

  “圣上当真是礼贤下士。”

  “吾等一定要建好黄金台,吸引贤人来此。”

  旁边的官员纷纷附和,又听余煌嘱咐坊神庙的祭司道:

  “黄金台上和旁边要设好坐席,允许人们讲述、争辩。”

  “有能连续在台上不被驳倒夺取坐席者,要注意记录下来。”

  “说不定将来就会有人入祠,成为乐毅、邹衍那样的大贤。”

  身着太极的法衣的祭司在旁应着,一位陪同的官员则说道:

  “讲经辩难,都是嘴皮子的功夫,本朝向来都不重视这个。”

  “怎么陛下专门建立黄金台,供人讲述辩论?”

  余煌闻言看去,认出是工部侍郎张文郁。

  这个人也曾为阉党做事,是当今皇帝保下来的阉党残余之一。

  因为相似的经历,再加上知道皇帝对张文郁这样能组织工程的官员很重视,余煌笑着说道:

  “张侍郎这就有所不知了,如今朝廷各衙门,都在设立新闻发言人。”

  “这些人要向公众传达朝廷的消息,还要面对记者的提问,可不需要嘴上功夫?”

  “所以圣上建黄金台,就是专门招揽这样的人材,对他们量才录用。”

  “这样朝廷官吏就不需要专注嘴上功夫,专注本职工作即可。”

  “否则张侍郎你想想,面对记者应该如何回应?”

  张文郁想想就觉得头疼,那些年轻士子担任的记者,在提问时可不会顾忌朝廷官员的颜面。

  民间御史一说,越来越名副其实,很多记者和撰稿人也以御史自居,专门以问倒官员为能事。

  张文郁几次参加新闻发布会的经历,感觉都很不好。所以他在听到余煌的解释后,当即就笑着道:

  “这个办法好!”

  “对付那些记者,就需要能辩论的人才。”

  “最好还是有学问的,不能连典故、术语都不懂。”

  “能在黄金台上不被辩倒失去坐席的,确实能胜任新闻发言人。”

  对这件事情很赞赏,打算在黄金台建成后就出几个辩题,为工部和少府寺、文思院等机构招揽新闻发言人。

  已经是侍郎一级高官的他,当然明白皇帝用这种人担任新闻发言人,其实减轻官员的负担,让官员不用专注嘴皮子功夫。

  大明官场还是需要做实事的官员,不需要夸夸其谈在报纸上扬名的人。新闻发言人看似风光,其实只是非进士出身的杂流而已。

  几人信步走着,来到坊神庙的积木模型前,张文郁看着以亲王规格建造的正殿道:

  “圣上以燕昭王为金台坊之神,当真给天下坊神提气。”

  “从此以后,谁也不能轻视坊社之神。”

  又指着旁边的一座配殿道:

  “听说这金台坊神庙的配殿,有一座专门

  https://m.3d43.icu的时贤殿,专门祭祀在时间上有贡献的人。”

  “在钟楼上悬挂画像的,都有可能被供奉在里面?”

  余煌笑着点头道:

  “正是因为如此,金台坊神庙的规格才如此之高。”

  “张衡、苏颂、郭守敬等在计时仪器上有贡献的先贤,已经确定进入时贤殿。”

  “若是张侍郎在建造钟塔时,能够完成一个悬赏,将来百年之后,也有可能入内。”

  张文郁确实有过这个心思,不过在外人面前,还是摆手道:

  “张某擅长的是营造,可不擅长计时仪器。”

  “想完成圣上的悬赏,需要极为精通钟表才行。”

  “现在钟塔的建造归谁主持,还没定下来呢!”

  钟塔方案征集的事情,余煌是知道一些的,闻言问道:

  “这是张侍郎擅长的事情,怎么还没定下来?”

  “是遇到什么难处,还是钱粮没拨下来?”

  张文郁叹着气道:

  “钱粮圣上都准备好了,前期不成问题。”

  “就是钟塔的设计方案太多了,现在还没定下来。”

  “砖塔、木塔,四方塔、八角塔,还有西洋钟塔……”

  “方案实在太多了,工部里面现在都没定下来。”

  说着,他拿着模型旁边的积木,随手摆了个四方塔,指着它道:

  “这是仿照大雁塔设计的四方塔,是用砖仿木结构。”

  “据说大雁塔原本是十层,现在只剩下七层,高达六十多米。按它的设计增加到十层的话,应该能达到百米左右。”

  “它的外形古朴,称得上美观大方。就是里面能用的空间小,需要用的木柱也比较麻烦。”

  大雁塔外面是砖石,塔内却有数十根木柱。这对唐朝来说不是什么难事,但对缺乏巨木的大明却很麻烦。

  张文郁认为即使仿照大雁塔,里面也应该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柱子代替木柱。但是水泥和混凝土都是新事物,大明当前没有浇筑过这么高的柱子,这是一大困难。

  然后还有塔的外形方面,有些人认为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那样的八边形更好看,外面覆盖琉璃瓦,更加光彩夺目。

  还有人认为虎丘塔、保俶塔也不错,可以仿照它们的设计。

  甚至有人提出在规划的四面钟基础上,再增加四面钟建成八面钟,让各个方向的人更容易看到钟塔上的巨钟。

  更有一些西洋的传教士,得知钟塔的建设后提出了西洋四角形钟楼设计,加入钟塔竞争。

  再加上钟塔因为高度太高,需要考虑军事用途。

  张文郁最近对此很头疼,不知道要拿哪个方案呈报皇帝。

  余煌听着他的抱怨,知道是在征询自己这个皇帝近臣的意见。而且钟塔建在金台坊,也需要自己这个东城区地方官配合。

  想着自己当初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建造奇观,如今却要参与钟塔建造。余煌轻笑一声,说道:

  “这些方案,余某看着都

  https://m.3d43.icu觉好。”

  “要不你们都呈上去,交给圣上定夺。”

  张文郁也想这样,但是想到王承恩的嘱咐,又摇头道:

  “最终肯定是交给圣上定夺的。”

  “但是工部最倾向哪个方案,也需明确下来。”

  “余侍讲以前在圣上身边,想必也知道圣上不喜欢官员没担当。”

  “能明确的事情,就不能含糊其辞。”

  这其实是朱由检的懒政,在变着法儿地偷懒。

  在关乎大明国祚、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,他会非常关心。

  但是寻常的事情,则是能偷懒就偷懒。让官员上疏的时候,给出解决意见。

  首辅更需要拟定或同意一条票拟,在他不想处理的时候,按首辅意见批复。

  很多文官以为皇帝是尊重首辅,但是余煌却知道,这就是皇帝在偷懒——

  否则皇帝一整天都要批复奏疏,根本没时间练武和游玩。

  如今他就向张文郁道:

  “圣上确实喜欢明确的意见,你们工部的方案要按顺序排列。”

  “如果张侍郎实在拿不定主意的话,我倒是有个办法,就是不知张侍郎愿不愿意听。”

  张文郁当然愿意听啦,拉着余煌的手道:

  “贤弟快快说来!”

  “若是能解决此事,为兄一定会好好谢你!”

  旁边那些官吏同样侧耳倾听,希望能从余煌嘴里得知皇帝的喜好。

  余煌知道这些人的意图,笑着道:

  “我在圣上身边,见圣上平日最愁的,就是钱粮之事。”

  “所以这钟塔的方案,张侍郎一定要做个花费最少的。”

  “只要能达到要求,就把它放在第一位。”

  “其它方案同样如此,按钱粮花费数量,从少到多排列。”

  “圣上建钟塔是为了实用,不是大兴土木建奇观,肯定是越省钱越好,不会为了好看多花钱。”

  这不是他自己揣摩出来的,而是自己亲眼所见。

  皇帝要整修什么建筑,第一句话问的肯定就是预算。

  即使要大兴土木也是如此,不会为了美观多花钱。

  张文郁听到后恍然大悟,想到了皇帝让自己设计的联排合院。

  可不就是在满足居住需要的情况下,尽可能节省成本少花钱。什么飞檐斗拱之类不必要的地方,都被皇帝要求去掉。甚至连墙壁都要共用,建成联排合院。

  所以他当即拍着手道:

  “醍醐灌顶,当真是醍醐灌顶啊!”

  “余贤弟不愧是圣上的身边人,让为兄一下就明白了。”

  指着仿照大雁塔的四方塔设计道:

  “这种古朴的四方塔,是最节省钱粮的。”

  “如果换用钢筋混凝土柱子,可能还会更节省。”

  “就是不知道圣上如何看待这种新技术,愿不愿承担风险。”

  这个余煌也不能确定,说道:

  “钟塔的重要性无需余某多说,张侍郎应该明白。”

  “如果建成之后突然倒了,事情就麻烦了。”

  “以我看,张

  https://m.3d43.icu侍郎最好在其它地方验证一下,再确定是否用在钟塔上。”

  “这可是百年、千年工程,有可能像大雁塔一样长久留存的。”

  张文郁点了点头,觉得应该慎重。

  这时北方行太仆寺卿、同样是阉党残留的郭兴治道:

  “验证钢筋混凝土技术,我倒有个好办法。”

  “什刹海大桥正在征集方案,工部可派人参与。”

  “大桥建成以后车水马龙,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定然很多,能够验证钢筋混凝土技术是否可靠。”

  “郭某这次回京,就是为了这件事。”

  “陈寺卿为了修这座桥可急坏了,让各地行太仆寺召集擅长桥梁营建的工匠。”

  这件事余煌也有一些耳闻,说道:

  “什刹海大桥,是连接鼓楼大街和什刹海大街的重要桥梁。”

  “这座桥梁建成,一环北街也就连通了,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交流也更方便。”

  “建不成的话,就需要通过斜街绕道德胜门那边。”

  “那样路程可就远多啦!”

  京城街道改造这件事,各坊的街巷被分给驻守卫所负责,同时在工部指挥下,营建在战时封锁道路的工事,以及地下管道和工事。

  连通全城的大街,则交给负责道路的太仆寺负责,第一要求就是道路通常。

  一环路也是如此,而且是太仆寺最重视的道路。

  他们打算在城内开通的第一条有轨马车路线,就是环绕一环路。

  可以说,在皇帝提出环城路这个概念后,太仆寺对此是最积极的。

  他们认为几条环城路和之间的道路,最适合建设公共交通。

  北方行太仆寺卿郭兴治,因此被唤回京城,专门负责京城的道路和邮驿——

  级别高达从三品、比太仆寺少卿还高半品的他,能够更方便和各个衙门协调,说出去的话也会更管用些。

  在北直隶和山西各地跑了两年多后,郭兴治借着京城的道路改造,终于得到了这个好机会,在京城展现自己的能力。

  这次他参加余煌、张文郁等人的聚会,也是为了取得支持,相互间更好配合建立功绩。

  余煌之所以和这些人聚在一起,也是因为黄道周的事情后,他认识到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被东林党接纳。

  只能和这些阉党余孽混在一起,以便将来在遇到廷推的时候能有助力。

  不过知道皇帝喜好的他,也不是什么人都联系。能够参加聚会的,都是张文郁、郭兴治这类有能力的官员。皇帝也是因此,才会保下他们。

  至于这些侍郎、寺卿为何会给余煌面子,自然是因为他皇帝近臣的身份。

  作为皇帝最早任用的臣子之一,还放在身边培养了两年多,明眼人都能看出余煌定然是要被大用的。说不定再过十几年,就能成为阁臣——

  这还是因为皇帝实行了磨勘法,余煌需要一级一级升迁。否则他提升的速度可能会更快,只需要几年就能成为阁臣。

  现在的余煌,还需要一级一级升迁,立下年功减少磨勘。

  所以他对能立功的事情都很关注,街巷改造如此、钟塔的建造也是如此。

  连接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什刹海大桥,同样也得到了他的关注。

  在郭兴治提到这点后,他就当即表态会鼎力支持。

  什刹海大桥连接鼓楼大街的街道,他会尽快派人完成拆迁。

  https://m.3d43.icu

回详情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目录( 497
APP
手机阅读
扫码在手机端阅读
下载APP随时随地看
夜间
日间
设置
设置
阅读背景
正文字体
雅黑
宋体
楷书
字体大小
16
月票
打赏
已收藏
收藏
顶部
该章节是收费章节,需购买后方可阅读
我的账户:0金币
购买本章
免费
0金币
用礼物支持大大
投月票
  • 月票x1
  • 月票x2
  • 月票x3
  • 月票x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