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频 女频 排行
搜索
今日热搜
消息
历史

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历史
收藏

同步收藏的小说,实时追更

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收藏

金币

0

月票

0

第703章 公士和奴仆

作者:凤凰北斗 字数:4511 更新:2025-06-12 21:08:03

“原来重制礼乐,就是要变法啊!”

  “我说这两年的变化怎么大,一直不让人安稳。”

  明白了重制礼乐的本质,徐霞客恍然说道。

  去年他就打算北上京城游历,但是因为朝廷要清丈田亩大造黄册,不得已留在家里。

  在看到朝廷连申家都动了之后,他和很多江南的地主,都不敢违抗朝廷。按照朝廷的政策分家析产,把超出限额的田地设置为祭田、学田等公田。

  徐霞客忙了半年,才完成这件事情。他向众人抱怨道:

  “这朝廷也真是的,连每家有多少地、每亩地收多少租子都要管。”

  “我父亲好不容易复振家业,如今却因为限田限租,需要把田地再次分开。”

  作为江南有名的大地主,徐霞客祖上在国初的时候,就有良田千顷,将近十万亩土地。

  当时提起江南的有钱人,必然会提到徐家。景泰年间允许捐纳之后,徐家还因为捐献粮食,从地方豪族转变为官宦士绅。

  不过到了徐霞客的高祖父徐经这一代,发生了一件大事,影响到徐家数代。

  那就是弘治十二年会试漏题案,有关此案在后世最知名的,是唐寅唐伯虎因此落难。

  不过这个案件的主角却不是唐寅,而是徐霞客的高祖父徐经。

  当时徐经因为家中豪富、行事张扬,在参加会试时,被传言“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”。唐寅只是因为和他来往密切,被牵联进去而已。

  最终在朝廷严查后,徐经和唐寅因为在会试前与主考官程敏政有金钱礼物往来,两人都被革去功名、削除仕籍。

  徐经郁郁寡欢,一心盼着得到赦令,三十五岁就客死京城。自此徐家开始走下坡路,接连数代都科场不顺,甚至因此早逝。

  在大明这个官僚社会,家里没有人做官,家业就会衰败。而且每一代的分家,都会让家族产业分散。

  徐家到徐经一代还有四万亩田地,在徐经的三子二女分家后,徐霞客的曾祖父徐洽,就只有一万两千多亩了。

  徐洽有五个儿子,徐霞客父亲徐有勉也有兄弟六人。这样分割下来,传给徐有勉的土地,不过几百亩而已。

  徐有勉努力经营,方使家业复振,没有继续衰落下去。如今却因为限田令,又要被迫分地。

  这让徐霞客不得不感叹家中多难,似乎自高祖徐经之后,徐家就一直不顺。

  黄道周听着他的抱怨,关切道:

  “我向来听闻徐家豪富,莫非贤弟家里,拥有很多土地?”

  徐霞客摇头苦笑道:

  “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,现在没有多少。”

  “我兄弟三人分了之后,每家只有三百多亩土地而已。”

  “只是朝廷不但要对超过百亩的家庭征收有产税,还限制地租不得超过五成、每年收的租子不得超过一石。”

  “这田地的收益越来越低,不知何时才能重振家

  https://m.3d43.icu业?”

  这番话引得很多人附和,他们对朝廷限田限租,心中有很多不满。

  只是朝廷的命令强硬,租税又关系到乡试广额,他们只能把不满压下去。

  陈继儒不愿谈这么敏感的话题,哈哈大笑着打趣道:

  “你徐家想重振家业,那就只能封爵了。”

  “十万亩土地,普通爵士的封地都没这么多。高等爵士的封地,才有十五万亩。”

  “霞客小友至少要成为高等爵士,才能重振家业!”

  这话听得众人同样笑了起来,同时也心惊于徐霞客祖上的豪富。

  陈继儒说的还只是土地面积,按照耕地算的话,需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亩,才能开垦到十万亩耕地。

  而且江南的良田,哪是皇帝分封的海外塞外土地可比?只有数百万亩土地,或许才能和徐霞客祖上拥有的千顷良田相比。

  这让人不禁感叹:徐家不愧是素封之家,昔年当真是豪富无比。

  徐霞客听着众人的打趣,自己也不由苦笑道:

  “我是不可能了!”

  “我这一辈子啊,只喜欢游山玩水。”

  “皇上总不会昏了头,给我这样的人封爵封地?”

  众人闻言又是大笑,陈继儒则向他道:

  “闭门阅佛书,开门接佳客,出门寻山水,此人生三乐。”

  “安能为了富贵,让吾等身心皆累?”

  “我曾愿看尽世间好山水,如今年老体衰,只能让霞客小友替我好好看看了!”

  对徐霞客大加称赞,认为他是奇男子。

  徐霞客则哈哈大笑,觉得陈眉公不愧是隐士、自己的忘年知己。

  几人一番畅谈,话题渐渐轻松起来。这时黄道周忽然道:

  “若要获得爵位,其实也没那么难。”

  “张献忠复土千里获封伯爵,徐贤弟若是能恢复或开拓百里土地,多半能得个世袭爵士。”

  “将来贤弟游历时,不妨向外走一走。说不定就能发现某个地方,立下一桩功绩。”

  徐霞客闻言连连摆手,向黄道周道:

  “石斋兄太高看我了。”

  “我虽不说手无缚鸡之力,却也不是身有勇力之人。”

  “这开疆拓土的事情,张将军那样的武人做得,我这还是算了吧!”

  不认为自己的本事,能够开疆拓土。

  黄道周却正色道:

  “是霞客太小看自己了!”

  “你能游历数十年安然无恙,是有大才能的人。”

  “眉公,你和袁枢密交好,又曾著《剿奴议撮》,想必精通军事。”

  “你说霞客的本领,能用在军事上吗?”

  陈继儒听黄道周这么说,也来了些兴趣,琢磨着徐霞客的本领,说道:

  “你还别说,霞客小友的本领,有不少能用于军事。”

  掐着手指头道:

  “为将者需知天文,霞客小友在外游历多年,却未因雨雪风霜受困,显然是知天时的。”

  “为将者需识地理,这方面的本领就更不用说了。霞客若是在外

  https://m.3d43.icu轻易迷了路,也不会还出现在这里。”

  “以霞客的本领,到军中别的不说,做向导是绰绰有余。”

  “未来朝廷若远征域外,一定需要霞客这样的人!”

  徐霞客听得目瞪口呆,黄道周却击掌而赞:

  “眉公先生说得好!”

  “将来朝廷在海外塞外征战,可不需要霞客这样的人?”

  “朝廷之所以能够收复奴儿干都司,筹建安东都护府从北方威胁建虏。就是因为宁远伯探索到了金角半岛,朝廷又让江陵公开辟了从海上前往庙街的路线。”

  “霞客的本领,在今世大有可为,就看想不想建功立业!”

  陈继儒在盘算之后也说道:

  “若是真能探索出新路线,霞客小友的确有获得爵位的机会。”

  “前汉之时,博望侯张骞,就是因为凿空西域封侯。”

  “李广若是有得力向导带路,也不会每次出征都要迷路、落得个李广难封了。”

  “霞客小友,你的本领,在今世大有可为啊!”

  两人都这么说,其他人琢磨之后,同样附和起来。

  以当今皇帝对海外塞外的看重,如果徐霞客真能探索出新路线,未来必然会有封爵的机会。

  就连徐霞客也怦然心动,向众人道:

  “若能在游历时顺便探索道路,霞客焉不愿意?”

  “不瞒诸位,我听说江陵公国风景雄奇,和中原景象大不相同,心中早有游历之意。”

  “就是江陵公国实在太远,我又没有门路,不知如何才能过去?”

  江陵公国在江南可谓享有大名,这不仅是因为张同敞是南方人。

  还因为江陵公国的木材、冰块,都是在江南畅销的东西。

  很多人都好奇江陵公国到底是什么样,张同敞又如何在塞外成为一国之君?

  陈继儒听到徐霞客这么说,抚着胡须笑道:

  “霞客小友愿意在出游时立功,我等焉能不协助一二?”

  “听说诸多藩国都在招募读书人,你若是愿意在游历时帮衬一二,我就修书一封,向江陵公举荐。”

  “待到江陵公国的船队回程时,可以带小友一同过去。”

  黄道周同样说道:

  “安东巡抚洪承畴出身泉州府,和我的家乡漳州府相毗邻。”

  “我也可以修书一封,请他帮忙照顾一二。”

  其他人也纷纷提供帮助,愿意为徐霞客去江陵公国游历提供各种便利。

  这让徐霞客深受鼓舞,坚定了去江陵公国游历的心思。他打算从江陵公国开始,游历海外塞外。或许真会如这些人所说,获得封爵的机会。

  听着徐霞客的打算,陈继儒忽然又道:

  “若是小友以后经常去海外的话,最好捐纳个公士身份。”

  “有了这个身份,就能在各个自贸区居住。在遇到朝廷驻外机构和藩国官府时,也能获得各种便利。”

  “这公士的身份,是海外行商的人必须。”

  这是他在松江府居住时

  https://m.3d43.icu获知的消息。

  不同于内地的公士捐纳不温不火,需要朱由检用被选举权、衣冠等方面的优待刺激。海外的人对公士这个民爵非常认可,把它看作大明最初级的爵位。

  有了这个爵位,身份就和普通的平民不同。

  而且在海外捐纳公士不会被人歧视,反而被视作财力的象征。

  海外行商的船主,如果没有个公士身份,反而会被人看不起。

  所以陈继儒建议徐霞客,要捐个公士身份。

  捐纳公士需要一千两,这个钱徐霞客不是出不起。但他对捐纳这种事情很排斥,因为他父亲就拒绝“捐资为郎”。

  而且更让他不喜的,是一些奴仆捐纳了公士,以皇帝家臣自居向旧主索回卖身契。

  这让他把公士视作奴仆脱离奴籍的手段,不愿和他们同为公士,甚至还愤然道:

  “捐纳公士,当真是一大害。”

  “不知有多少奴仆,不再专心做事。”

  “更有甚者中饱私囊,骗了主家的钱财捐纳公士。”

  “你说这皇上也真是的,为何允许奴仆捐纳公士身份?”

  这番抱怨的话一出,很多本地人附和起来。他们同样是捐纳公士政策的受害者,以前钳制那些发达奴仆的手段,现在突然就没有了。

  那些奴仆仗着公士身份敢和他们打官司,地方官也不敢轻易为难他们。甚至因为公士是宫廷爵位、他们理论上是皇帝的家臣,在判决卖身契是否能赎回时,地方官多半会倾向他们——

  总不能皇帝的臣子还是他人奴仆,这让皇帝的颜面何存?

  “奴仆不甘其位,这是要坏了纲常啊!”

  “石斋兄,你现在是苏州府推官,以后不会在这种事情上,同样倾向奴仆吧?”

  一个苏州人的问题,让黄道周听得无语。

  作为苏州府的推官,他现在负责苏州府的司法事务。各县杖刑以上案件,都需要他来审理。

  有关奴仆的案件,是他最为难的地方之一。

  只有身在这个地方,才知道江南主仆矛盾之深。

  黄道周对一些奴仆发达后反过来欺压主人是很反感的,同样认为是乱了纲常。

  但是这种事情毕竟很少见,更多的是一些大户,仗着曾经的主仆关系钳制奴仆,要他们世世代代都做自己的奴隶。

  他就见到过一个守备衣锦还乡,却被主家肆意凌辱的事情。这种情况下若不让对方脱籍,朝廷颜面何存?以后还有谁愿意当官为朝廷效力?

  这让他只能板着脸说道:

  “按《大明律》的条文:若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,杖一百,即放从良。”

  “《大明会典》又规定:其役使奴婢,公侯之家不过二十人,一品不过十二人,二品不过十人,三品不过八人。”

  “你们若是严格遵守律法,黄某在判案时自然会庇护你们。”

  听得方才质问的人,不由目瞪口呆。

  此时他们才认识到,黄道周是一位坚持大明原有礼法、还因此被贬出京的君子。

  但是这两条律法他们如何能遵循?

  像是徐霞客这样没做官也没功名的,现在的身份就是一介庶民。

  按《大明律》他就应该无条件释放奴仆从良,还要被杖责一百。

 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,更别说很多江南大户,拥有数百上千奴仆、甚至有多至万人者。大明无论哪一条律法,对此都不允许。

  https://m.3d43.icu

回详情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目录( 497
APP
手机阅读
扫码在手机端阅读
下载APP随时随地看
夜间
日间
设置
设置
阅读背景
正文字体
雅黑
宋体
楷书
字体大小
16
月票
打赏
已收藏
收藏
顶部
该章节是收费章节,需购买后方可阅读
我的账户:0金币
购买本章
免费
0金币
用礼物支持大大
投月票
  • 月票x1
  • 月票x2
  • 月票x3
  • 月票x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