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频 女频 排行
搜索
今日热搜
消息
历史

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历史
收藏

同步收藏的小说,实时追更

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收藏

金币

0

月票

0

第777章 新东林

作者:凤凰北斗 字数:4565 更新:2025-06-12 21:09:25

同一时间,张溥等参加乡试的名士,正在秦淮河上畅饮。

  此时的张溥,当真意气风发,脸上满是欢喜。

  在召集一众明算科学子估算分数后,他已经能够确定,认识的学子之中,没有人的分数高过自己。

  所以他不但确定能够中举,还有极大的概率,成为明算科的魁首。

  如果再获得五经魁之一、或者明法科魁首,那他就会像张彝宪说的那样成为解元,开启三元及第。

  所以这些日子,张溥心中一方面是喜悦、一方面是期待,期望自己能成为五经魁,拿到解元身份。

  和旁边的歌姬取笑着,一位士子忽然道:

  “明年这个时候,我们就无法像现在这样畅饮了。”

  “天如兄算术精妙,已经确保能够中举。”

  “明年考取进士,岂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?”

  “这做了官就要考察礼义廉耻,此等堕落之地,天如兄如何再来?”

  “吾等且都举杯,送张兄告别此地!”

  众人闻言大笑,纷纷举起杯来,向着张溥告别。

  甚至有些歌姬,都向张溥告别。

  张溥见他们打趣自己,只能哭笑不得地举起杯来。

  忽然他想到一事,说道:

  “你们别光取笑我,今年江南乡试录用三百五十多人,明年考取进士的不知有多少呢!”

  “而且就算没考上的,你们也想要注意了。今后凡是公众人物,都要像官员一样接受监察,同样要考察礼义廉耻四维。”

  “我看啊,在场诸位没有一个能留下的,明年都要远离堕落区。”

  这件事情,在京城报业引起的反响很大,但是江南这边的学子,却大多没有注意。

  听到张溥提起,才有人询问究竟。然后得知朝廷在钱谦益的提议下,把议员、记者、撰稿人等列入公众人物,纳入监察范围。

  今后,这些人同样要接受监察,并且进行评级。没有星级就不准面向公众发表观点,否则就是犯罪。

  听到这么严格的要求,这些学子都愤然了,有人拍案说道:

  “这不是钳制舆论吗?”

  “钱牧斋怎么提出这种提议?”

  “我早看出来,这人心术不正,想要堵死后进。”

  对钱谦益破口大骂,认为他提出如此提议,称得上是奸臣。

  其他人想到钱谦益涉嫌科场舞弊、没有担当的事情,同样也骂了起来。

  显然,这些非苏州的士子,对钱谦益没有那么尊重——

  毕竟南直隶没有乡党一说,不是同府的人,不能称为乡人。

  很快,钱谦益这几年做的事情,都被他们翻了出来。认为这个东林党下一代的领袖,不是合格的东林党人。

  张溥听着他们的言论,一时有些默然。他和钱谦益都是苏州人,虽然偶尔有些争端,却还存在默契。

  对钱谦益被这些人肆意辱骂,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戚戚的,不知道自己为官后,会不会同样因为某条

  https://m.3d43.icu提议,遭到士子抨击。

  所以他的心里,是认同公众人物监察法的,认为这并不是钳制舆论,而是让公众人物,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。

  不过这个观点,面对这些群情激忿的士子却不好说,一时他只能沉默下来。

  然而,张溥没有想到的是,这些士子不是嘴上抨击而已,还有人提出了一个设想,想取代钱谦益的地位:

  “钱牧斋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名声,是因为他是东林后继。”

  “若是我等继承东林诸君的遗志,钱谦益这个小人又靠什么蒙蔽世人?”

  “诸君,如今江南文社众多,不如咱们把诸社合而为一,建立一个继承东林君子遗志的新东林!”

  “新东林”的提议一出,众人纷纷叫好。

  如今的东林党上有首辅韩爌,下有地方大员、封疆大吏,势力虽然没有最强的时候鼎盛,却也恢复了几分。

  很多士子都想加入东林党,在官场上获得助力。

  只是他们却没有门路,也争不过那些老东林。

  如果成立新东林,再和以前的东林党人搭上关系的话,那可就容易了。

  很多人把目光看向张溥,想要让这位应社魁首出面,合并诸社成为新东林。

  以张溥在天下的名望,还有皇帝的宠信,即使东林党的大臣也不能忽视,必须要考虑接纳他们。

  面对这些请自己出面组建社团、继承东林遗志的士子,张溥道:

  “社团就不必了,朝廷已经决定把社团纳入监管。”

  “今后同社之人,要按同族回避。”

  “大伙儿要继承东林君子的遗志,不必组建什么社团,只需要学习他们的做人就行了。”

  “这公众人物监察嘛,其实也没什么紧要。只要诸位不做公众人物,那就不受此限。”

  将话题转向公众人物,避而不谈新东林。

  这番话语说出,在场的士子纷纷默然了。

  他们虽然不全是记者或撰稿人,也不是所有人都下决定竞选议员。但是面向公众发表看法的欲望,却藏在几乎所有人的心里。

  这些人都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,想让愚昧的民众,接受自己的教诲。

  如此一来,这些人不管现在身份如何,都对公众人物监察法非常好奇,问张溥道:

  “这公众人物到底是什么标准?”

  “难道向他人说几句话,就成了公众人物?”

  张溥作为《明报》的掌舵人,对此是有过深入研究的。向他们解释道:

  “如果只是向几个人发表观点,那自然是没人理的。”

  “但是只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,那就是公众人物,需要接受监管。”

  “如果自己印书,超过五百本那就同样算作公众人物。”

  “听说出版厅在对图书编号,所有超过五百本的图书,都要拿到版号,才能公开发行。”

  为图书设立编号,这是出版厅近期在忙的一件事务。

  虽然现在没有条形

  https://m.3d43.icu码,但是按一定的规律编号,对于图书的识别和分类,仍旧很有帮助。

  刘宗周主持编纂的《崇祯大典》,便采用这种编号。

  朱由检还吩咐图书馆按这种编号对图书分类,方便查找资料。

  张溥作为报刊行业的巨擘,对此有所耳闻。而且他还知道传播五百次以上的假消息,发布者就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  所以他认为公众人物的标准在于传播五百次、或者影响五百人。

  这个数字,让很多人舒了一口气。显然他们都是没有多少野心的,不认为自己能达到五百这个标准。

  但是也有人天生不愿受约束,对此仍旧骂骂咧咧,认为对公众人物监察是恶政。

  甚至还有人想到官不聊生的感叹,认为皇帝对官员和士人实在太苛刻。

  张溥身为当今皇帝赏识的人,对这种诋毁皇帝的话当然不能忍。

  他在听到之后,当即起身正色道:

  “皇上奉行尧舜之道,一直以仁为本。”

  “诸君难道不知皇上登极后对士人施了多少恩惠,怎么能说是苛待士人?”

  “若非圣上,今科谁有人保证必中,又有多少人能够中举?”

  这番话语一出,所有人都没声了。

  他们就算对当今皇帝的政策再不满,对于考取举人这件事,却不得不蒙受皇帝的恩惠。

  江南乡试的竞争,那是众所周知的激烈,没有皇帝广额,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中举。

  甚至一些散漫惯了、不在学校读书的士子,都没资格参加乡试。

  当今皇帝有再多的不是,他们学子是最不该诋毁皇帝的人。

  可以说,因为乡试广额这件事,朱由检在士子中的声誉,前所未有地隆重。

  即使举人被废除了优免,仍旧有很多士子渴盼成为举人、获得直接任官的机会。

  ——

  这番话语之后,张溥只觉得兴致已尽,很快便和众人告别,返回了自己在南京的住所。

  正当他和弟子吴伟业等人谈论《明报》下一期的文章时,杨廷枢等参加乡试的应社同仁寻了过来。

  张溥见到这些人很是高兴,说道:

  “杨兄,怎么有空来我这儿了?”

  “寒舍简陋,还请诸位兄弟莫怪。”

  杨廷枢哈哈大笑道:

  “谁敢说西铭先生的书斋简陋,那不是自取其辱吗?”

  “这次我来,是说东林书院的事情。”

  “张兄是否知道,书院已被捐资重建,修了几间精舍?”

  “这次可没有人捣毁,只要钱粮足够,很快就能尽复旧观。”

  张溥闻言皱眉,说道:

  “是有耳闻,这和杨兄有什么关系吗?”

  “咱们应社声援东林可以,却不能参与东林党的事,不能被外人视为一体。”

  显然,他是知道皇帝对东林党的忌讳的,知道自己如果被打上东林党的标签,那就只能和同党中人争夺卿相之位。皇帝不会允许大学士和九卿中有太多东林党

  https://m.3d43.icu人。

  杨廷枢一直在江南备考,对朝堂上的局势不如张溥了解。

  他不知张溥的想法,说道:

  “天如兄知道我的祖上是谁,这东林书院的事情,我们杨家根本就避不开。”

  “这不,南直隶很多士子,都想让我出面会盟文社,重新大建东林书院,继承东林遗志。”

  “我想着你在京城受皇上看重,就想讨个主意。”

  杨廷枢的先祖,就是宋朝的龟山先生杨时。此人是二程的弟子,和老师二程一起被从祀孔庙。大明科举的《易经》教材《程氏易传》,就是杨时整理的。

  东林书院,是杨时最初讲学的场所。顾宪成等人兴复东林书院,就有借助他的名号、自居理学正统之意。

  所以,现在有人想重建东林书院、甚至建立一个新的东林党,就有人找到了杨廷枢。想要请他出面,在金陵举行一次大会,把江南的众多文社汇集起来,成为新的东林党。

  历史上,主持此事的是张溥。但是因为朱由检记得他的名字,把他早早收入囊中。张溥这几年的精力集中在北方,自然没时间操心这件事。

  杨廷枢作为应社的发起者,又是江南有名的文士,就被一些士人找到,请他出面组织,将诸社合而为一。

  甚至,因为杨廷枢身为杨时后人的身份,一些人还想直接占据东林书院,成为真正的新东林:

  “这件事情,去年就有人在为兄耳边提起了。”

  “只是当时为兄在准备应试,就拒绝了他们。”

  “今年乡试之后,又有一些人提起。”

  “你说为兄是接受还是再拒?”

  听着杨廷枢的这番话语,张溥一时也拿不定主意。

  东林党在朝廷那边虽然被皇帝忌讳,限制了大学士和九卿的数量。

  但是对于中低层官员,皇帝却没有过多限制,反而启用了很多东林党人。

  再加上当今首辅韩爌是东林党,谁都不会认为,东林党没有实力。

  杨廷枢如果能成为新东林的领袖,那他以后得前程,至少也是个钱谦益。

  张溥没有什么理由,让杨廷枢从这个前程似锦的位置脱离。

  甚至,他还看得出,杨廷枢根本不是问自己是否应该接受,而是想让他动用应社的力量,帮助他建立新东林。

  这让张溥只能沉默,思索这件事的利弊:

  『皇上不待见结党,我这样被皇上看重的,没必要卷在里面。』

  『但对杨兄来说,这确实是机会啊!』

  『就是这新东林不知是谁推动的,有没有风险存在?』

  『若是杨兄是被一些人推出来试探皇上的,那可就糟糕了。』

  回到江南这么些日子,他早就看得出,江南士人和朝廷并不一条心,对皇帝的重制礼乐,也有很多意见。

  只是皇帝的决心很坚定,甚至借着他为学生出头,把雇工、佃户发动起来,还派来了鹰扬军。

  这些士绅不敢明面上抵抗,所以就搞小动作。

  鼓动杨廷枢成立新东林这件事,会不会是其中之一?

  想着自己也曾被人鼓动当新东林魁首,张溥询问杨廷枢道:

  “新东林要如何组织,总不会只有个名头吧?”

  “你要是想学顾先生,我劝你早点打消这个主意。”

  顾宪成当年能在东林书院讲学、聚集偌大势力,是因为朝廷不重视,最初没有针对。

  现在东林党早就成了朝野瞩目的对象,想要靠讲学聚集新东林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如果杨廷枢抱着这个想法,他一定要劝阻这位好友。

  https://m.3d43.icu

回详情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目录( 497
APP
手机阅读
扫码在手机端阅读
下载APP随时随地看
夜间
日间
设置
设置
阅读背景
正文字体
雅黑
宋体
楷书
字体大小
16
月票
打赏
已收藏
收藏
顶部
该章节是收费章节,需购买后方可阅读
我的账户:0金币
购买本章
免费
0金币
用礼物支持大大
投月票
  • 月票x1
  • 月票x2
  • 月票x3
  • 月票x5